相比非名校MBA如果報讀名校MBA那么將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價值,既然談到價值,就必然有一個嚴格的標準,而這個標準必然就只能是市場價值。報讀MBA的學員并不在于他就讀的是什么名校或在職業生涯中的某一個階段去就讀,而在于這個同學畢業后有沒有找到他下一個理想的職業發展方向。
大部分的MBA課程是培養職業經理人的,也有少數MBA院校會開設創業MBA課程。所以,衡量非名校的MBA到底有沒有價值,最直接的就是要看畢業后的就業率及薪資增長待遇如何。在就業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職業經理人的市場需求也在降低,職場競爭的激烈也日趨白熱化。
那么,怎么判斷一個學校到底具備不具備培養優秀人才的能力呢?
無非兩點。
1.人。即老師是否足夠優秀。
2.法。即授課的方法是否足夠高效。
我們分開來看。
1.人。
判斷一個學校的老師是否足夠有能力,可能有以下2點:1)教研能力是否足夠強,例如:是否在權威平臺上發表過論文或學術報告。
2)實踐能力是否足夠強,例如:是否在企業尤其是知名企業擔任要職。
以上兩個維度,可以在各個渠道很容易的了解到。
2.法。
授課的方法是否足夠高效。教師在授課時能否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更好的教給學生,所采用的方法至關重要。比如:1)是否與時俱進,吸收國際上最先進的教學方法。
2)教學的案例是否最新最有代表性。
3)是否有更多的實踐機會。
而影響以上幾個要素的維度可能有很多,最大的因素可能就是資金。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學費較高、經濟發達地區(例如北上廣)的MBA項目的整體發展要比其他區域好。
綜上所述,判斷一所學校MBA項目的好壞,其實和學校“好不好”并沒有直接的關系。而之所以會有這種認知,普遍是因為,往往更好的學校,在師資與授課這兩個維度,做的都比較好。
學校好不等于MBA實力強,擇校該考慮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