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傳統商學院會被顛覆嗎?”“中國商學院的定位應該是什么?”“商學院要以育人為中心,而不是以育項目為中心!”......
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 IACMR:通過與國內外同行交流,幫助會員進一步提高教學、科研和組織管理 和咨詢服務水平是國際中國管理研究學會(IACMR)的核心目標之一。
6月16日上午,(IACMR) 2018會議暨院長論壇在武漢大學圓滿舉行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等頂級學者共聚一堂,就“商學教育的挑戰和未來的機遇”做了精彩絕倫的演講,論道中國商科教育,院長們個個針砭時弊、精妙絕倫,現場觀眾掌聲不斷,引起了大家強烈的共鳴。
錢穎一:“商學教育創新”的思與行
錢穎一院長結合清華X-lab的五年發展歷程,講述了多年來他對“商學教育創新”的思與行。錢穎一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商學教育創新面臨的“教什么?如何教?”兩類問題指出,商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商、管理”逐漸向“領導力、企業家精神”演變,商學教育方法要從“通過課堂講授學習、通過案例教學學習”向“體驗式學習、行動中學習”演變。
錢穎一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錢穎一以清華X-lab為例,提出商學院要全力培養創造性人才,以育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發展項目為中心,要打造學生的教育平臺、團隊的培育平臺以及資源聚集和學科交叉的生態平臺,并表示非常贊同魏江院長所提到的建立生態系統。
錢穎一認為,未來中國需要的商業人才是商學教育的創新方向,也就是要致力于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具有領導力的人才,清華x-lab是其在致力于培養這類人才方面的一個嘗試。
人物名片
錢穎一,1977級清華大學數學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后留學美國,先后獲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運籌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學、馬里蘭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2006年9月起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學術榮譽包括:2012年當選為世界計量經濟學會(The Econometric Society)會士(Fellow),2018年當選為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獲得2009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2016年度首屆中國經濟學獎。研究領域包括:比較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轉軌經濟學、中國經濟、中國教育。擔任《經濟學報》、《清華管理評論》、《教育》主編,《經濟研究》編委會委員。
劉俏:新型全球化下商學教育的挑戰和機遇
劉俏院長結合光華管理學院的多年實踐,深入分析了新型全球化下商學教育的挑戰和機遇。劉俏院長首先介紹了中國商學教育的發展,他指出,改革開放過去40年,是中國商學教育的黃金時代。因為中國企業的崛起,使得過去無論是對人才,還是對商學研究等都有著巨大需求,所以中國商學院過去實施了大量舉措,也培養了大量人才。因此,面對新的挑戰,如何通過整理中國商學教育的發展路徑,總結其成功經驗與教訓,從而形成理論并在更大范圍內運用理論,將是全球商學院學者共同需要思考的問題。
劉俏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目前商學教育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劉俏認為,伴隨全球化帶來的世界格局新變化,中國未來15年將不可回避地面對一個關鍵詞——“一帶一路”,它將對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產生巨大作用,也將給商學教育與研究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未來15年將迎來產業的變遷,比如醫療健康服務將成為一個有著巨大市場的行業。而與此不相符的是,如今這方面的人才與企業嚴重缺乏,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最后,劉俏結合光華管理學院正在做的比如加強政策研究和前沿商業實踐研究、構建光華思想力平臺課題,建設北京大學“一帶一路”書院等方面的努力,呼吁中國商學院結合社會現狀與國家政策,加強合作交流和資源重組利用,共同面對面臨的挑戰,攜手共迎商學教育的美好未來。
人物名片
劉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第五任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獎,金融學和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嘉茂榮聘教授;深圳證劵交易所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和中國證監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民生銀行及深交所博士后站指導導師。2017年12月15日,榮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經濟學家 。
魏江:傳統商學院是否會被顛覆?
魏江院長以“未來已來,傳統商學院是否會被顛覆?”為題,將目前商學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為此所做的一系列“改革行動”悉數道來。
魏江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魏江認為,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一切都有可能被重新定義,在快速發展的時代現狀面前,相比“被非傳統商學院顛覆”,更令人擔心的是新時代、大變革所賦予的新挑戰已來,而我們很多的傳統商學院還未意識到“改變”。
魏江以一系列發問直擊目前傳統商學院在價值、產品、邊界、定位等方面的弊端。針對存在的問題,魏江認為,商學院的價值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生產者和傳播者,而不僅僅是論文制造商、學位提供商,不能生產智慧的商學院,未來必將消亡。
魏江指出,商學院的使命必須以開環型教育教學體系、開放型科學研究體系、開源型社會服務體系“三位一體”導向,構建起商學院獨特的創新生態系統;魏江強調,我們應該重視商學教育中的“雙標現象”,不能一邊教導企業家“要走出低價競爭”,另一邊卻在打價格戰;不能倡導企業家“要培養良好的生態”,另一邊卻出現EMBA怪狀;不能教育企業家“要為國家承擔使命”,另一邊卻在做精致利己者。魏江呼吁,商科教育應該打破學科、專業以及商學院間的邊界,交叉創新,開放合作,商學院間要互相學習,共同攜手培養良好生態,承擔國家使命,而不是陷入低劣競爭。
人物名片
魏江,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長,企業組織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科教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浙江大學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創新基地副主任。
蔡洪濱:中國商學教育的發展與展望
蔡洪濱院長在演講中介紹了商學教育的一些國際經驗和趨勢,以及他對中國商學教育的看法。
蔡洪濱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蔡洪濱指出,商學教育最早誕生于美國,從早期的職業化教育到專業化教育,再到如今向學術教育的轉變,美國的商學教育有很多經驗值得關注。蔡洪濱認為,商學院應該弄清楚自身的專業化定位——培養職業經理人;蔡洪濱表示,全球化背景下,商學院的教育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蔡洪濱結合國際上對學術價值的重視,強調在新時代挑戰下建立商學教育學術體系與推進商學教育全球化的重要性。
蔡洪濱認為中國商學教育目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整個商學教育發展非常不均衡,雖然進步快,總量大,但相當多的商學院沒有相應的師資隊伍和教學水平來支撐人才培養;二是中國商學教育一開始就非常接地氣,始終跟著經濟和企業發展同步向前,但商學研究的普及性還遠遠不夠,整個商學院的研究水平依然低于國外。
展望未來,蔡洪濱認為世界變局和新的技術革命變局正在發生,AI對商學教育將帶來巨大沖擊,而且會來得很快,我們要思考如何應對。
人物名片
蔡洪濱,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計量經濟學會(The Econometric Society)會士(Fellow) ,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博士,發起組織了留美中國金融學會并擔任首任會長,是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B.E. Journals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ies 和 B.E. Journals in Theoretical Economics 雜志的編委,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